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工业发展动态 -> 正文

2004年工业发展情况和2005年工作重点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     日期:2005/3/2 14:31:34
 

    2004年,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随着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得到了抑制,投资增幅明显回落。

    一、2004年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总体情况

    (一)工业运行情况良好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4805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6.7%。重化工业快速增长,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70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增速高于轻工业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钢、钢材、铝、氧化铝、水泥、化纤等原材料产量为2.45亿吨、2.7亿吨、655万吨、702万吨、9.34亿吨、1424万吨,分别增长23.2%、23.5%、20.2%、13.7%、15.7%和20.3%;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分别达2.73亿吨、626万吨;汽车产量突破500万辆;发电设备产量7137万千瓦,同比增长90.9%;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4386万吨,同比增长18%。

    2、工业品出口大幅增加。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6840亿元,同比增长32.6%。原材料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11月,我国钢材、铝、铝材出口达1207万吨、163万吨、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1.8%、30% 和56%,其中钢材出口的增量和增幅均创历史纪录,由钢材净进口变为钢材净出口。石化产品完成出口交货值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9%。轻纺产品出口持续高速增长。1-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8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轻工产品出口141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的27%。

    3、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中板管带材大幅度增长,长材产品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抑制。冷轧薄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超过25%;化纤行业中差别化纤维的比重约为28%,“竹纤维、麻纤维”等新型纤维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石化产品中,柴汽比达到1.93,同比提高0.14;烧碱中离子膜烧碱比例达到24.1%;尿素产量占氮肥比例接近60%;轮胎产量中子午胎所占比例达到43.6%。农药杀虫剂中,高毒品种产量下降幅度超过10%,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逐渐被广大农民接受。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实现数量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1-11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3.01,比上年同期提高15.5点,累计实现利润10188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达到4944.5亿元,同比增长43.9%。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石化行业实现利润910.5亿元、245.8亿元、344.6亿元、2580.6亿元,利润增幅分别比去年增长66.3%、71%、48.7%和59.8%。轻纺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2822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税金总额79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税金总额903.4亿元,增长19%。

    (二)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1、热点行业盲目投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月回落,从年初的43%逐步回落到年底的24.9%。钢铁、铝、水泥等热点行业的投资增幅也明显回落。1-11月钢铁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730.5亿元,同比增长39.5%,比1-5月回落了31个百分点,比年初回落近70个百分点;一批在建、拟建电解铝项目停止建设,新投产能力明显减少;水泥行业投资增长36.45%,比上半年回落21.6个百分点。热点行业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较大成效,投资需求的不合理膨胀部分已被及时控制。

    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一批违规审批在建、拟建项目停建或缓建,新增产能明显减少。钢铁行业一些技术装备落后的企业已被迫停产或半停产,一半左右的在建项目停建,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显现。二是有保有压,促进产业升级。宝钢、太钢不锈钢、武钢硅钢、唐钢冷轧、莱钢H型钢、本钢精品板材、渤铝铝加工、山东铝氧化铝扩产、晋北氧化铝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环保条件好,对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批准建设。电解铝行业提前淘汰了70万吨落后自焙槽产能,剩下的33万吨自焙槽能力预计在2005年全部淘汰。三是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市场竞争力增强。钢铁行业利用宏观调控机会,积极推进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鞍、本联合、首钢涉钢搬迁、杭钢建龙重组,成都、广州等城市市区钢铁企业的搬迁重组取得积极进展。电解铝行业积极寻求与煤、电、氧化铝、铝加工企业的联合与重组,产品逐步向高精尖深加工方向延伸。水泥行业海螺集团、冀东集团、华新集团、山水集团、三狮集团、中联集团等大型水泥集团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三)2004年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1、受利益驱动,停建项目存在反弹可能。2004年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投资高速增长势头虽然得到一定遏制,但仍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的增幅,钢铁、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回调,但绝对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产业间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产业。在利益驱动下,仍孕育着盲目投资的冲动,部分在宏观调控中已关闭的小钢铁厂再度恢复生产,已经停缓建设的钢铁、电解铝和水泥项目,特别是低水平项目,也存在反弹的可能性。

    2、钢铁市场面临供过于求风险。受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影响,近年来钢铁产能过快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国已形成3.1亿吨钢产能,预计2004年投产的钢产能至少在5000万吨,即到2004年底已形成3.5亿吨钢产能。据钢铁协会统计,预计2005年还有5000万吨能力投产。预计2005年全行业产能将过剩,市场将面临着供过于求的风险。

    3、轿车市场持续低迷。轿车实际销售价格普遍低于厂家指导价格,车市价格无序竞争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汽车消费信贷的使用比例低于5%(发达国家一般50%-70%),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2004年国产轿车累计销售232.65万辆,与2003年75%的高增长率相比下降近60个百分点。

    4、资源约束问题严重
    去年全年铁矿石、氧化铝进口分别超过2亿吨、600万吨,资源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52%和46%。有色金属产量中进口原料比重已由1990年的4%上升到2004年的34%,若把废杂金属包括在内,则比重高达48.7%。资源供应不足导致进口量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2004年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的涨幅明显低于同期原料价格的涨幅,出现了肥水外流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有色原料的供应紧张和价格攀升,导致有色下游企业经营困难。

    5、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瓶颈问题突出。一是工业运力紧张,运输满足率不足40%。二是工业企业煤炭供应全线紧张,部分以煤为原料和动力的化工企业生产面临停产的威胁。三是油电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扭转,与石油相关行业的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国内炼油企业普遍面临严重亏损状态。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当前我国铝工业发展情况及政策建议 (2005年5月24日 10:45分)
·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分析及5月份预测 (2005年5月24日 10:42分)
·四月工业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005年5月24日 10:38分)
·推进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自主化 (2005年5月24日 10:32分)
·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 (2005年4月27日 13:43分)
·国家发改委制定稀土产业发展政策 (2005年4月27日 13:35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走访轻工联合会听取意见 (2005年4月18日 13:40分)
·黄金行业运行情况和2005年工作重点 (2005年3月2日 14:16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制止氧化铝盲目发展、无序建设 (2005年3月2日 13:56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我国高端钢材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2005年3月2日 13:50分)
·国家发改委召开《稀土产品出口目录》征求意见座谈会 (2005年3月2日 13:44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