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企业标准化 -> 正文

中小企业标准化:从个体走向联合
来源:中国质量报     日期:2006/11/2 16:07:20
 

    10月16日,北京中标世纪中心围绕今年世界标准化日的主题“标准为小企业创造大效益”举办论坛。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标准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标准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志田分析说,中小企业的很多管理职能是分离到社会上的,企业管理内容比较狭窄,比较专一;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可迅速调整经营方向并能迅速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中小企业敢于向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向大企业挑战,其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有风险。只有针对这些特点提供包括标准服务在内的服务,才能使中小企业真正创造出大的效益。

  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于启武认为,当今世界企业规模的显著变化,一是许多大企业合并成更大的跨国公司,由这些公司更积极主动的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形成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供应链。二是在跨国供应链的末端,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背景,跨国公司将产品散发到中小企业生产,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产品的利润率比较高,通过长时间稳定增长可以获得比较大的效益。由于处在国际供应链的末端,中小企业产品能否满足顾客需要,主要是产品的适应性问题,而标准的适应性直接反映产品的适应性。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技术审查部原主任沈同分析了企业标准制订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标准制订的系统性,如果标准的制订工作不能够很系统的结合起来,联系起来,把企业里各项工作用系统的观点衔接好,制订出来的标准很难使用。二是很多企业把质量体系和标准体系搞成了两张皮,企业标准没有成为质量体系的文件,质量体系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三是很多中小企业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个误区,即企业标准的要求不如国家标准高,实际上国家标准达到的是最基础的要求,企业标准应该是比国家标准要高的要求。四是不能很好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国家标准中的基础标准约占到30%左右,方法标准还要更多一些,这些标准对企业标准的制订十分重要。

  中国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金光结合国家标准委提出的标准化自主创新的12项措施,谈到与企业标准化相关的制度创新问题。他认为,发挥企业标准化的主体作用要实现从被动的执行标准到主动的制订标准的转化,要从单个企业的标准化逐步走向联合企业的标准化;标准文件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使企业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包括可公开提供的技术规范、技术报告、指南、工业技术协议、技术新项评定、国际专题研讨会协议等。

  据介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企业数量1000万以上,占企业总数的99%,最终服务产品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税额占50%以上,城镇就业占75%以上。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