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DKE)主席Bernhard Thies博士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表所”)所长欧阳劲松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工业4.0的标准化合作协议,并就合作协议的执行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
工业4.0的概念最早由德国提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访问德国时,都重点提到要开展中德“工业4.0”合作。在工业4.0的八大优先计划中,将标准化列于首位。2014年5月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在柏林召开,中国国家标准委与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签署联合声明,期间仪表所王春喜博士应邀出席并参与了工业4.0相关的标准化合作议题的讨论。
为了紧密跟踪先进制造领域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和产业动态,2013和2014年仪表所4次应邀赴德参加中德标准化合作会议,并实地考察了西门子纽伦堡总部、安贝格工厂、亚琛工业大学、巴斯夫公司(BASF)、戴姆勒奔驰工厂、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ZVEI),与相关专家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德国工业4.0在流程工业、离散制造业等领域的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工业4.0的重要基础,2011年IEC/TC65(测控、控制和自动化)成立WG16数字工厂工作组,仪表所委派2名专家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委派两名专家参加IEC/SMB(标准管理局)SG8“工业4.0智能制造”战略工作组和IEC/MSB(市场战略局)“未来工厂”白皮书项目,参与IEC高层战略规划。
为了落实两国工业4.0战略合作,DKE作为德国推进工业4.0标准制定的主要力量,主动与仪表所进行多次洽谈,希望发挥仪表所在IEC/TC65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口的国内标委会SAC/TC124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为了很好的服务于我国“十三五”智能制造相关规划的编制,了解国际最新动态和行业信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相关部委的指导下,双方就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以增进中德双方信息互通,并在国际标准层面上及相关国家标准化工作上,共同开展工业4.0、物联网、可靠性、无线通信、信息安全、语义标准化等相关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
此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建立了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形成了长效的沟通机制。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4.0相关的技术研究,将我国自主技术推进成为国际标准,服务于正在开展的国家智能制造工程相关标准化工作,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