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正文

全国工商联:打破能源国企全产业渗透格局
来源:中国工业报     日期:2013/3/5 9:57:24
 

    针对成品油市场化问题,全国工商联在两会上提交了两份提案,《关于取消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相关限制的提案》和《关于促进成品油零售市场充分市场化的提案》。

  提案呼吁打破能源国有企业全产业渗透的格局,逐步拆分三大国有石油企业炼化和零售业务,开放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国营进口渠道,丰富成品油供应。

  提案指出,目前我国成品油实行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管理,非国营贸易实行进口资质和配额双管理方式,且只能进口燃料油。这种制度安排显然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成品油市场的形成,使得进口成品油对国内成品油市场的补充作用难以得到真正发挥,强化了国有石油企业的行业垄断,挤占了非国营石油企业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中石化配给原油和燃料油比例2011年为1∶3,2012年为1∶2,中海油配给比例为1∶1,国有石油企业通过非市场手段挤压了非国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原则,阻碍了技术进步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使社会总福利受到损害,影响了石油业的健康发展。

  自2004年12月起,我国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但是8年时间过去了,成品油零售市场仍然由三大国有石油集团所控制,他们涉足石油全产业链,既是成品油的供应商,又是成品油销售商,已占全国成品油批发市场份额90%以上和零售市场份额的80%。

  提案提供的数据显示,中石油加油站总数从2009年的17262座增加到2012年的19469座,中石化加油站总数从2009年的29698座上升至2012年的30510座。而对非国有加油站,包括民营和外资的批发份额上,中石化2011年成品油零售量大增14.4%,直销量增加2.5%,批发量萎缩13.5%,占我国加油站数量45.6%的非国有加油站成品油总销量不足成品油总销费量的20%。

  由于国有石油企业拥有政策所赋予的权力和规模优势,导致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秩序的非市场化,“全面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政策仅仅停留在文件上,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制约了我国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全国工商联建议,取消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进口燃料油的审批权限,开放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国营进口渠道,允许具有成品油进口资格的民营企业在配额内自行进口包括汽油、柴油在内的一切成品油,丰富成品油供应。

  在零售渠道方面,建议打破能源国有企业全产业渗透的格局,在目前保持三大国有石油集团全面控制上游资源的状况下,逐步拆分其炼化和零售业务,特别是要通过保护非国有炼化和零售企业的权益与油源供应,抑制国有石油集团在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垄断性扩张。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