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西方发达国家越筑越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共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1、政府方面
首先,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宏观管理机制。我国要完善内部协调机制,组织国内有关部门形成统一协调机制,研究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走科技兴贸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加强双边认证。为减少贸易摩擦和减轻国内企业负担,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当务之急是制定贸易标准和有关电子商务的标准,严格推行 ISO9000 和 ISO14000 的认证。同时我国在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时,要积极推广我国标准的使用,这有利于我国企业控制出口市场。
第三,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由于主要贸易对象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繁多,应该有专口的咨询部门负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分类工作,及时跟踪,便于向国内企业全面宣传,引导生产。同时认真研究主要贸易对象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帮助企业打破壁垒,扩大产品出口。
2、企业方面
首先,对各种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保持高度敏感性,时刻紧密跟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态。
其次,“防治”结合。防,是指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预防和极力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治,是指当贸易争端一旦发生,要通过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国政府取消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与“治”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不可偏废一方。但必须强调的是,预防才是“硬”道理,应以预防为主。
第三,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泰然处之,灵活应对。客观地说,我国企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西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正是这些差距,为发达国家凭借各种措施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留下了设置障碍的空间。企业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应理性应对,而不是凭感情用事,动辄将技术性问题政治化,而要求政府采取贸易报复措施。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同时共存,很难确切的评论对错,因此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注重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生态环境等的保护意识,积极地将这些意识体现在产品的技术标准之中,敢于对产品高标准、严要求。
第四,积极申请合格认证。合格认证包括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产品认证要有所选择,因为发达国家都有自己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产品认证标准,企业产品出口到哪个国家或地区,就通过他们所要求和认同或承认的认证,并获得相应标志;没有特别要求的,就不需要进行产品认证,只要客户和进口国海关、商检部门同意就行,不必花费过多的认证成本。体系认证则是越多越好:通过ISO9000 认证,表明企业质量管理达到一定水平,产品质量将得到有效保证和不断改进;通过ISO14000 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表明企业爱护环境,是对社会负责任的;通过OHSAS18000 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认证,则表明企业尊重人权、重视人身健康与安全,处处以人为本,讲究道德和信誉。所有这些认证,都是对企业品质的肯定,为企业带来商机和利润。
第五,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这就提示我们,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与科技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携手,注重科技创新,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应对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