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两会”专题 -> 2010年“两会”专题 -> 正文

钟南山:"毒豇豆"事件凸显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之痛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10/3/4 16:15:32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王攀、刘铮)“‘毒豇豆’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看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之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我国湖北武汉,广东广州、江门、深圳等地农贸市场上陆续检测出海南一些地方产豇豆农药残留超标,被消费者视为“毒豇豆”,引发市场强烈反应。农业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钟南山分析认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多龙治水”弊端,是导致类似“毒豇豆”这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虽然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需要特别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前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有关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协调机制也还不健全。

    钟南山说,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产品全国生产、全国销售的大流通格局,“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不仅需要经历多个监管环节,还要跨多个地域实施,从海南这次‘毒豇豆’事件可以看出,如何在不同地域间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检测体系,也需要认真研究。”

    钟南山说,目前我国虽已建立起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构,但从国际经验来看,食品监管往往需要强有力的、统一的主管机构来落实、执行。“我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大食品监管机制’,把主要的监管环节纳入一个部门体系内运行、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多头监管’造成的疏漏和不足。”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