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企业标准化 -> 正文

中国标准战略前行的几点建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5/5/10 9:55:51
 

建设自己的技术标准已成为产业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核心

中国标准过渡阶段要实行拿来主义

标准成功的关键是充分运用市场力量
培养本土跨国企业应成为中国标准战略的灵魂和落脚点
借鉴他国运作模式发展中国标准战略
 
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知识产权滥用并重

  目前中国的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之中。

  我国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确定立法水平和执法水平,严格执法;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研究;探索保护中国高科技知识产权的研究。重点探索标准领域的知识产权的合乎产业发展的规律性。

    同时中国必须加强反垄断制度。注意将知识产权的反垄断写入正在制订中的反垄断法律;建议所有接口标准必须满足合理无歧视政策;研究在中国环境下合理无歧视的恰当范围;接口标准满足一定条件下强制实施写入反垄断法;滥用知识产权的企业中国必须采取严格打击措施。

  我们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知识产权滥用,两手都要过硬。

整合中国扎根亚洲面向全球

    立足在中国,孵化、成长才有走出去的可能,产品走出去中争取成为国际标准才有可能。

  整合中国:首先实现本国标准占有一席之地;逐步实现本国标准完全主导本国市场;防止标准的部门分裂主义和标准的地区分裂主义。

    整合中国意味着两岸三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实力的整合和协调,每年京台科技论坛,应该发展成为两岸三地的科技论坛,这个科技论坛应该发展常设的高科技发展组织。推动两岸三地的技术标准协调、技术整合实力的提升、市场的完全融合。两岸三地的各种优势的整合,足以形成相当有影响力的区域市场。

  扎根亚洲:中国标准的设定要适应扎根亚洲的需要,要联合与中国需求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共同设定标准。

  面向全球:利用大市场,依靠大企业主导国际标准和全球市场事实标准,将中国标准推广到世界各地。

  要多多吸收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技术;鼓励中国企业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结盟。在当今知识产权已几乎成为标准中最重要内容的形势下,若是不强调立足借鉴而非吸收,恐怕会误导,这中间似乎也无法折中和骑墙,而是原则的问题。

国际贸易冲突必须实行系统战

  目前,我国经济遭受到“三块板”的夹击。第一块是天花板,跨国企业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主导和控制产业的发展方向,主持产业的利润分配。国内许多高科技产业完全掌握在跨国企业的控制之中,没有扎实的利润根基、没有发展的自主性。

  第二块是地板——终端和成本。一方面,跨国企业逐步通过包括大零售商和国际分销巨头控制中国的终端市场。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直接面临国际竞争,沃尔玛和戴尔电脑就是这种案例。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谈判,大幅度提升国内高科技企业的成本,从而使得中国制造不具备成本优势。例如近年来3C、6C同盟通过专利费阻击中国DVD产品的成本优势。第三方面,通过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这种工厂往往设立在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领域的竞争,这些跨国企业往往享受国内企业无法享受的优惠条件。

  第三块是侧板——反倾销和TBT协议。反倾销让国内企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商品流入国际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明显加强,而技术壁垒已占到其中的30%以上。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的技术壁垒,技术壁垒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

  我们认为中国要建立多边应对机制。当其他国家对中国某一个行业展开不合理的限制的时候,我们可以对相应国家展开针对他们的行业的限制。美国限制中国的纺织业和服装行业,中国可以展开针对美国软件和硬件业垄断中国市场的调查和限制措施。欧洲限制中国的彩电行业,中国可以展开欧洲厂商垄断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的调查和限制措施。面对不合理的贸易限制的时候,中国不仅需要呼吁和谐的世界贸易措施,而且可以以贸易限制对贸易限制。

振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和振兴高科技产业的时刻。

  中国首先应提升国家科技研发系统。军事或者国家创新系统,需要研究改进研发能力的方法,探索军用转民用问题。美国重搞星际大战和导弹防御计划,为的是用军费补贴民用基础研究,以保持美国核心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市场不能自动解决核心的科学和教育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教育的优先发展,是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前提。在美国日益加强对中国高科技输出限制的国际形势下,必须建立中国独立的、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独立的教育科学技术体系。

  其次就是国家民用创新系统。在这一方面,我国应要出台相关政策处理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尽量考虑将知识产权授予研发单位,激励研究人员和研究单位的积极性。民用研发体系(研究院校所)要与中国本土大企业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民用研发体系研发技术、中国本土的跨国企业推广技术。引入中国企业参与民用创新项目决策、联系和资助科学研究活动。中国民用研发如果不为本国企业整合,在跨国企业积极进入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家研究系统有可能完全被跨国企业掌控。

  逐步加强基础科学的发展。目标是为50~100年以后把中国建设成第五个世界科学中心(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奠下初步基础。逐步改变科技管理的官本位制(单位本位制),朝人本位制(科学家主导制)转变。科研经费的分配以确有成果的科学家为主,而不是以有权力的部门或单位为主。对有成就的前沿科学家的扶植,要积极创造充分的科研条件,而不是把他们提拔到并不胜任的行政岗位做官。

充分发挥政府力量

    中国向来强调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在反思历史、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更需要相信自己,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强调国家意志力,充分发挥政府力量。

  《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上,意志品质是武装力量成员精神范畴的重要内容。历史证明,武装力量成员的意志品质,是构成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民族和国家意志非常重要,纵观二战以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和德国,都是民族意志极强的国家和民族,这种意志能力对于它们创造经济和科技成就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相关报道
·中国标准过渡阶段要实行拿来主义 (2005年5月10日 9:55分)
·标准成功的关键是充分运用市场力量 (2005年5月10日 9:53分)
·培养本土跨国企业应成为中国标准战略的灵魂和落脚点 (2005年5月10日 9:44分)
·借鉴他国运作模式发展中国标准战略 (2005年5月10日 9:41分)
·建设自己的技术标准已成为产业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核心 (2005年5月10日 9:36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