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可谓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挥之不去的痛。随着海外市场愈演愈烈的贸易壁垒,对中国家电企业出口的制约也越来越大。中国标准化建设在全球市场上的落后地位,正是这些贸易壁垒出现的重要诱因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应尽快明确我国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我国各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否则,更大的损失还在后头。标准亟待政府与企业双方推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标准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最重要手段的过程中,“中国标准”所处的位置相当尴尬。据统计,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由此造成的出口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
技术标准的缺失和滞后,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软肋所在。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赶超和跨越,实现中国标准的崛起,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
标准已成为家电业竞争的新利器,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由于新标准出台的速度过缓,一些跨国公司将技术含量较低且过时的产品推向中国市场;而发达国家采用的技术标准高于中国标准,使中国产品难以进入国外市场。技术标准体系的缺失正在使中国家电业在国内外市场遭到重创。
据介绍,根据WTO成员国协议,成员国内产品销售必须实施强制性标准。而在国际市场,中国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全有赖于国内产品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目前,中国正处于以市场换取资本和技术,向以市场换取技术和标准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在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上,政府对待标准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着这些标准的未来前景。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曾表示,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信息产业部将从政策制定层面对中国家电业标准的产业化发展进行引导和积极支持。
国家标准委员会高新技术部主任刘霜秋也表示,技术标准化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需要中国更多优秀企业实质性的参与和推动。
可以想见,有政府支持,有企业参与,双方合力推动,家电行业摆脱技术标准羁绊的时间表会缩短许多,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