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新闻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打破利益之争——如何实现焦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民选博士/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佳模式课题组     日期:2005/2/28 8:52:18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机焦垄断:焦炭行业发展问题重重

  自2003年始,全球经济看好,能源问题成为各国关注与争执的焦点。我国焦炭行业的旺盛需求导致:增长过程中的盲目扩张性、结构发展上的非均衡性,以及竞争角逐间的非规则性。究其原因,是各行为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博弈所致。

  目前,我国炼焦业主要有三种生产工艺,一是土焦生产,二是机焦生产,第三种是SJ-96为代表的清洁型生产。高污染主要由土焦生产和机焦生产造成。土焦生产由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目前已被取缔。但新上马的焦炭项目及更新改造项目,是上大机焦还是清洁型焦炉,争议较大。

  6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的采访报道显示,山西新上马的大型机焦炉没有一家企业做到污水、废气全面达标排放。很多新建的项目在环保设施没有同步建设的情况下已经点火生产,炼焦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中去了。

  由于机焦生产造成的大气和水体污染十分严重,且国内外至今尚未开发出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理技术。近年来,国际业内人士对机焦生产方式已多次提出质疑。国内已开工的机焦项目,虽然建设时配套设施较为齐全,但由于没有经济性,实际运行中没有一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绝大多数大机焦的环保和化产配套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尽管机焦项目投资大,污染严重,但由于在过去100年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没有替代的工艺路线,因此其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工艺与主导工艺。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约1亿吨以上的焦炭,基本上采用了机焦工艺路线。特别是我国的支柱行业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的配套焦化厂,全部采用机焦工艺。加之,这些企业依靠,或成为大量机焦技术体系及人员生存发展的“摇篮”,因此一些机焦专家对这种机焦工艺也情有独钟,并且形成严重的生存依赖。同时,机焦项目在其投资、扩建和报批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其逐步成为行业发展不正常的主导方向,形成了对炼焦新技术成长发展的最大障碍。

  2002年下半年以来,在焦炭行业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利益驱动使整个行业进入大干快上的无序状态,焦炭行业的增长方式在短期行为的推动下演绎成极为粗放的发展模式: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成为机焦生产基地的真实反映。

  焦炭行业内部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已成为制约焦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对于目前焦炭行业形成了机焦“一支独秀”的局面,我们认为:

  第一,国际经验值得借鉴。由于机焦生产成本较高,二次污染更为严重,且无法解决外部不经济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已将其淘汰,而我国焦炭行业仍在沿袭技术先进国家已被视为不可取并已放弃的做法。较为严重的是,在一些个别区域,焦炭行业的技术路线问题已被某些利益集团操纵并演绎为个别部门与行业的垄断,这成为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顽固势力。要实现焦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打破利益之争,使新技术有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必须打破机焦一统焦炭行业的局面,打破不正常的行业垄断。

  第二,国内有些机焦技术人士,甚至是学术权威为了维护自身的荣誉与地位而排斥其他炼焦技术,也有些传统机焦的设计、制造、设备进口等相关利益部门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排斥其它炼焦技术。学术上门户之争的背后是个人和单位的利益保护。长期以来,传统机焦已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并利用其优势地位影响政策制定、阻挠新技术普及和发展。这是极为不正常的,打破技术垄断成为焦炭行业发展的关键。

  第三,利益集团垄断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和技术发展受阻,违背产业进步带来的后果是:环境问题日趋恶化,资源浪费更为严重。

  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焦炭行业的技术进步与结构创新。这就必须依法进行真正技术的对话与讨论,不能用一家之言与既得利益所庇护的技术权威代替技术进步。技术惟一的评判标准是效果,而非技术垄断。技术不仅应以技术本身的可靠性作为基础,同时还必须以其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多项指标作为衡量其进步与创新的标准,由此来制定行业标准。

  因此,由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共同参与,并依据市场效果严格制定行业的技术标准与产业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给新技术公平的政策扶植与市场竞争机会,显然是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清洁生产:焦炭产业转换必然选择

  从焦炭行业的发展历史与背景看,国际上炼焦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150多年的历史:机焦炉最早诞生于欧洲,该工艺基本上也延续了150年。自从1972年斯得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发表之后,该工艺遭遇严重挑战,主要原因是采用这种方法炼焦会严重污染环境。

  1993年,美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明令不准新建传统机焦炉,并逐步拆除已有的机焦炉。在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与墨西哥等国,也逐步以无回收焦炉取代传统机焦炉。在2002年国际机焦年会上,与会专家形成共识:今后焦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清洁型工艺。

  由于目前机焦工艺技术的限制,无法克服在正压操作、热装热出等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问题、化产回收过程中的不经济问题,以及二次污染治理问题。

  2001年,全球焦化产业年会的主题为“走在十字路口的全球焦化业”。会议认为,传统炼焦技术已走到尽头,风光了150多年的水平室式机械化焦炉处于缩减和被淘汰的地位。即如世界著名的德国鲁尔公司,亦概莫能外。鲁尔原有17座水平室式机械化焦炉焦炉,到2003年底已关掉16座。

  徘徊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炼焦业正在重新寻找突破重围的方向。

  中国能源战略能否支撑202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环境中的能源安全?

  日前于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如何避免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需要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要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要保护环境、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了,这两者之间是协调的,搞不好则是矛盾的、相互制约的。保护环境涉及到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涉及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涉及到全球人共同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如何优化能源的使用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推广节约资源、清洁环保的生产技术,是摆在能源产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国焦炭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技术道路,必须向“洁净型生产”转换。

  2002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务院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与推广政策,从立法上为推动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技术政策:评判标准关键看效果

  多年来,世界焦炭业对机焦的前景倍感迷茫,也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1998年,当我国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生产的焦炭产品出口到美国时,美国人奇怪,用什么样的方法能炼出这样好的焦炭?同年,时任美国钢铁协会主席的瓦里亚等人以定货名义对这家公司的SJ-96清洁型热回收热电联产炼焦技术进行了详细考察。瓦里亚惊叹,这种炼焦技术生产的焦炭不仅产品质量高,而且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高污染问题,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后来,利用三佳公司SJ-96炼焦炉的联体、负压运行、加煤捣固、二次燃烧等技术,瓦里亚等人研制开发出了美国第一代清洁型无回收炼焦炉。

  SJ-96炼焦技术是三佳公司经过13年不懈努力研制成功的一种炼焦技术。它突破了传统炼焦工艺中必须大量使用主焦煤资源和正压操作及热装热出造成污染等难以克服的弊病,有效降低外部影响的危害。

  从技术创新性来看,SJ-96炼焦炉具有六大特点:炉体设计科学合理,集炭化、蓄热、加热、息焦为一室;冷态装煤出焦,有效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外溢和煤粉的二次扬尘;炉内负压操作,克服了机焦正压炼焦产生的污染物无组织的排放;采用捣固技术,既扩大了炼焦用煤范围,又利于提高煤焦质量;大量使用非主焦煤,以热回收代替化产回收并采用封闭式熄焦方式,有效防止污染,合理回收利用热能;其基建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占地少、节约用水、调产方便、综合效益好等特点,适于推广应用。对比被替代技术,SJ-96炼焦技术无疑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

  SJ-96炼焦技术共获得4项国家专利,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作为一种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清洁型生产技术,在山西全省已投产运行的8种焦炉进行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评价中, SJ-96清洁型热回收热电联产炼焦炉,处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经济技术环境综合效益三项第一位。然而,这样的技术却常常被一些所谓“技术权威”以不适当的定位,使其在政策夹缝中艰难地生存。

  2004年5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对SJ-96炼焦炉技术进行了全面调研究,并将其列为“中国社科院2004年度应用经济学课题”予以推广。课题组专家不仅以技术可靠性,更以市场化效果与社会效果作为成果认定的基点,认为: 以SJ-96为代表的清洁型炼焦技术作为焦炭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必要的,其经济性、社会性打破了以往落后技术的局限性,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焦炭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责任:须打破不可持续的观念

  清洁生产的链条是由政府负责链接的。政府有两只手,一只手采用法规和行政手段,另一只手则采用市场手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法规和行政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引导因素。政策应支持环保、节能的技术,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技术。

  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以体制、机制的规范和约束作保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政策引导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必要条件。

  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中国往往有个艰难的过程。特别是当一个行业被某种技术垄断之后,新技术的应用更为困难。同时,我国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市场发展常有一定偏差或滞后,因此新的生产技术的推广会遭遇一定阻力。目前,大机焦炉的使用范围很广,由于大机焦炉的投资相当大,在审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与地方利益又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技术路线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传统认识已扼杀了新技术的成长空间,将政策固化为僵化的教条,阻碍了新技术的使用与推广。现在一提到大机焦,就认为炉子越高越好、产能越大越好,丝毫不顾“化产回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新技术使用与推广完全封杀,表现出典型的教条主义。因此地方政府更应成为调整产业政策与打破传统观念的积极倡导者。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观,它强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必须相协调。清洁生产在区域及行业的落实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环节和检验标准。

  进入新世纪,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节约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当前,与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工艺是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当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创新炼焦技术时,我国企业自主开发出这样一种全新工艺技术路线,意义十分重大。建议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植与积极引导。

  中国正处于可持续发展与粗放式经营新旧两种观念、新的改革力量和旧的保守势力进行全面碰撞和交锋的关键时刻。如何防止既得利益者阻碍改革推进,防止其操纵改革的路径,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

  能源战略是国家战略,焦炭是钢铁、冶金、化工等诸多领域的“工业之母”,是世界各国必争的重要生产资料。应科学、环保、可持续地做大做强中国焦炭业,理顺焦炭生产、销售、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深层关系,将国家能源战略利益最大化。

  打破政策固化教条,推广清洁、环保、节能的技术路线,是关乎中国能源战略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观已经被党中央、国务院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我们相信,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日可待!

    能源创新:启动可持续发展之路

  山西是我国焦炭大省,其焦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45%。产量的密集使山西的焦炭问题成为中国焦炭问题的缩影,也使大型焦炭生产企业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之路,成为中国能源产业实现创新的典型代表。

  三佳公司注重科技创新,自主开发能够解决焦炭行业高污染问题的SJ-96清洁型热回收热电联产炼焦技术,更将焦炭生产与技术改造、环境治理及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发展模式对民营经济和资源类企业发展具有很大启发性,值得深入研究。

  解决焦炭行业有序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复杂的,针对焦炭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佳模式”课题组于2004年5月开始,对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进行了全面调研。

  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过程中,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焦炭经济,特别是适合山西焦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可将这种其归纳为“三佳经营发展模式”,即:一个理念,“人本思想”;两个创新,“技术创新和结构创新”;一个目标,“生产与环境友好的优质产品、实现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经营的核心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回报社会”的企业科学发展观。

  具体讲:三佳公司的企业行为将人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表现为“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两个基本点。

  该模式把经济行为努力转化为企业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一方面以“科技创新”达到了质量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通过技术改进形成了企业原产业的良性循环。

  其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围绕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两个基点而展开;另一方面是“结构创新”:从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实现了企业的战略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环保至上的意识和回报社会的精神。

  以上技术创新与结构创新是一脉相承的,从对传统高污染与高浪费行业的技术改进,到实现由黑色产业跨越到绿色产业,是一个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典范。


相关报道
·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巩固三个行业清理整顿成果的通知 (2004年12月29日 11:17分)
·三个行业准入标准近日下发此举将有效遏止盲目扩张趋势 (2004年12月27日 9:47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第76号公告下发电石等三个行业准入条件 (2004年12月27日 9:43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