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精选 -> 正文

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作者:闫道文     来源:《中国标准化》     日期:2005/2/24 11:10:30
 

    跨入2l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经济体制转型期标准化工作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一、机遇

    (一)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作为市场行为的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其行为,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多年来我国持续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惩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斗争,目的就在于此。另一方面,作为市场行为的客体-产品、管理和服务,需要依法用标准来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组织制定标准、宣贯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场经济越发展,标准化工作的地位作用越重要越突出,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就越迫切。

    (二)标堆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样源远流长。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标准化与工业化大生产更加紧密地融合,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广大农村和涉农企业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这些决策的提出和工作的拓展,不仅为新时期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广大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激烈竞争。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并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激烈竞争,将集中反映在标准水平的竞争上。谁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标准不仅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尺度。当今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国政府、企业和有关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动力。

    (四)我国的各项改革在不断深化,国民经济正在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体制结构等。这种调整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而作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的企业,也具备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在冲动和压力。特别是在我国企业改制以后,企业老板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效果,标准化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日益被企业所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有关方面迫切需要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去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超过1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由温饱型向“吃要营养、穿要高档、住要宽敞”的享受型转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将发生根本变化。食品讲究质量安全,衣着讲究时髦漂亮,居住讲究舒适环保,出行讲究简便快捷。这些变化,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不断满足和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也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标准化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标准化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大,差距大,也正说明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潜力所在。

    二、挑战

    (一)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标准和标准化已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标准连着千万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虽然如此,人们的标准和标准化意识还比较薄弱,他们接触标准或从事标准化活动,往往不是自觉的主动的有意识的。改变千百万人的这种状态,是在时期我国发展标准化事业,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长期以来,我国标准化管理部门和标准化管理工作者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等强制性手段推行标准化工作,这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去的那些做法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时期,改变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研究解决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总结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我国标准化管理部门和标准化工作者必须面对和着力化解的一个难题。

    (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包括标准化在内的相关工作都应当与国际惯例接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多年来积极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旨在促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提交和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少,ISO和IEC专业技术委员会参与的少,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的少,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转化率低。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我国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高新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亟待改变。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四)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化工作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标准的制定、修订、印刷、发行严重滞后,标准体制尚待改进和完善,有些标准水平偏低,标准化作为一个不断发展过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这种来自标准化工作内部的挑战,更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加以克服的。

    (五)标准化是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说到底,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水平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标准水平方面的差距,集中反映了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就标准化工作而言,这种挑战是根本的、长期的。还应当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和思维定式,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这也给我们大力推行标准化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这一现实。

    三、对策

    (一)加大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宣贯实施的力度,增强社会各界的标准化意识。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见效的艰苦工作。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大力宣传标准化的基本知识,使社会各界了解和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原理、目的和意义。其次,要通过贯彻实施标准,把人们置身于标准的实践和标准化的过程中,使其从切身体验中认识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第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娃娃做起,从学校做起,通过用身边充满标准化原理的大量事例,使大家认识到,标准化就在你身边,我们生活在标准化之中,进而从被动的、盲目的、消极的、潜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变为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有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从标准化工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服务思想。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企业执行和实施标准来实现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自然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及其部门推行标准化工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推行标准化工作的传统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其次要转变职能,从习惯于运用行政审批、行政命令开展标准化工作转到为市场经济主体服务上来,积极探索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三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推行标准化工作中,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大力推进国际标准化,努力提高我国标准水平。要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变我国标准水平整体落后的局面,一是继续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转化国际标准的步伐,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在国家指导下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院校、社团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创造性地消化吸收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直接参与或承担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尽快扩大范围和领域。三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努力改变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同时,着力研究高新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盲区和空白,有针对性地加大高新技术标准制定的力度,为我国参与或承担高新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法制和市场机制,认真解决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要依法开展标准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到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是我国开展企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国际标准化、信息标准化、高新技术标准化等项工作的法律根据。我们应当依法规范行为,化解矛盾,深化工作,提高水平,促使标准化工作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顺利地运行。二要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标准化工作。据了解,我国标准化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较多,但与一些国家相比效率较低。根本解决这一难题,标准化工作必须引入和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用公平、公正、公开、招标、投标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支持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协会学会、标准信息研究机构、相关技术机构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运用其雄厚的人才、技术、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突出反映在缺乏高素质的标准化专门人才上。因此,做好新时期的标准化工作,必须在大力普及标准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下功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标准意识、较高理论素养、较好技术水准和较多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

    (五)在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从哲学的观点看,标准的发展水平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但是,标准化工作对生产力的发展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标准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因此,标准化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服务,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服务。与此同时,在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促进标准化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使中心工作和标准化工作在新时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