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佩师介绍了两个全球研发的例子。他说,海尔面向美国的10kg“双动力”洗衣机就是整合了亚洲团队中韩国团队对传动机构的设计;整合了美洲团队对这款机器的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使该洗衣机通过了美国的ITS机构的检测,成为美国洗得最干净的洗衣机,并在2006年9月份的《Appliance》杂志上获得重点推荐。 在吕佩师看来,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是整合全球资源进行研发的典型案例。他说,在海尔之前曾经有全球洗衣机行业巨头研发过不用洗衣粉洗衣机,但都因洗净度不够以及造价过高而以失败告终。为了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海尔整合了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团队共同进行研发。其中欧洲团队要根据全球的水质情况负责电极模块开发;而离子膜模块是美洲团队根据全球水质情况研发的;亚洲团队则负责控制部分,需要根据全球电压的变化情况和水质情况进行研发。 经过全球研发团队长达7年之久的合作。2003年9月,海尔向市场上推出了全球第一台真正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这款产品创新性地解决了15个世界级的难题,拥有32项专利,其洗净比高达0.87,比普通洗衣机高25%。2006年1月9日,海尔不用洗衣粉洗衣机荣获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洗衣机行业惟一获此奖项的产品。由于其在环保以及防止衣物二次污染方面的独特功能,在突破了传统的洗衣方式和习惯后,自去年以来,市场出现爆发性成长,先是东盟四国一次性买断了4万台该产品的销售权;其后国美、大中等家电渠道商与海尔签订了高达20万台的销售意向协议,如果按每台均价4000元的价格计算,总价值达8亿元人民币。
标准的基因
如果说,制定标准是自主创新的最高成就,那么这种成就来自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长期、大量地积累。截至2006年11月,海尔洗衣机拥有专利总量891项,其中发明专利191项,专利数量呈递增趋势。海尔洗衣机新产品、新技术及专利技术申报量约占中国洗衣机行业的60%,居行业第一。吕佩师曾经说过,“我与我的团队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一个足球场都装不下。” “把用户的难题当作研发的课题”是海尔最重要的创新理念。“双动力”洗衣机的开发就是源于一封用户来信。一名北京的用户希望海尔能开发一种洗净度高、无缠绕、节水环保的全能型洗衣机。受到有两个电动机的吸尘器启发的吕佩师经过半年内不间断试验,发现运用两个动力分别驱动波轮和内桶,一个动力施加在波轮上一个施加在内桶上,洗涤效果十分理想。由此,“双动力”的原始概念产生了。集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三种洗衣机优点的双动力洗衣机,在2003年上市第一个月就占据了国内高端市场50%的份额。 只要创造,不要仿造。在海尔,没有专利申请,新技术研发工作就没有结束,专利申请与研发技术成果是一一对应的,每一项技术创新方案都会去申请一项专利,即实行100%的专利申请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是海尔创新的制度保障。吕佩师说,海尔用人机制是开放的,无论是谁,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后,不但可以有很好的收益,而且可以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海尔洗衣机部门于2002年导入型号经理制度,型号经理类似产品的CEO,对新开发产品的技术与市场化过程全过程参与并负责协调,该产品的市场业绩与型号经理的市场工资直接挂钩。型号经理拥有系列产品开发的优先权。一方面提高型号经理继续完善和扩展产品系列的积极性与开发连续性;另一方面,型号经理在开发全新产品时,可能没有从市场得到收益,而产品系列的开发,相对技术难度会降低,从而缩短开发时间,降低成本。
对于海尔会不会像很多跨国公司都是利用标准话语权制造壁垒,限制和打击竞争对手。吕佩师表示:“对于海尔来说,不仅是考虑要企业自身的利益,应该是为中国的民族企业,为全球的用户服务。海尔洗衣机制订这个标准,不是为了制订标准而制订标准,而是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其最终的目的是引导企业都能为用户创造价值。 |